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洞察与应对

2025-06-09 17:46
常见个体工商户涉税风险引发的舆情
税收征收环节
  1. 公平公正问题:税务人员在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税收征管时,若未能做到公平、公正,会引发个体工商户的不满。例如,在核定税额过程中,对经营规模、业务相似的个体工商户核定税额差异过大,且未给出合理说明,就可能导致部分个体工商户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从而在网络上发声质疑,引发舆情。

  1. 程序与用语问题:税收征管程序错误或税务人员用语不文雅、不严谨,也容易引发矛盾。如在下达税务文书时,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或者在与个体工商户沟通时言语不当,都可能激化双方矛盾,个体工商户可能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表达不满,形成负面舆情。

  1. 税收摊派与预缴问题:个别地方出现的税收摊派、提前预缴等不合理现象,严重损害了个体工商户的利益。以某地区为例,为完成税收任务,要求个体工商户提前预缴下一年度税款,这一行为引发众多个体工商户强烈不满,相关话题在当地网络论坛引发热议,对税务部门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1. 起征点调整问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调整是关乎个体工商户切身利益的大事。若税务机关在调整定额程序不严格,起征点把握不准,就容易引发纳税人群体上访及形成对抗,进而引发舆情危机。比如,在起征点调整后,部分本应享受免税政策的个体工商户仍被征税,他们通过集体投诉、网络曝光等方式表达诉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行政强制环节
当税务机关对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的个体工商户采取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措施时,如扣押、查封其商品货物及其他财产,纳税人情绪容易激动,可能诱发语言和肢体冲突,甚至出现其他严重后果。这些冲突一旦被曝光在网络上,极易引发公众对税务部门执法合理性的质疑,形成负面舆情。例如,某地税务机关在对一家个体工商户执行税收保全措施时,因执法过程中沟通不畅,与个体工商户发生肢体冲突,现场视频被上传至网络,迅速引发舆论关注,对税务部门的公信力造成极大冲击。
纳税服务环节
  1. 服务态度问题:税务人员在为个体工商户办理涉税事项时,若服务不周到、语言不文明、态度傲慢、办事推诿、故意刁难等,会严重影响个体工商户的办税体验。在如今信息传播迅速的时代,个体工商户可能会通过网络平台曝光这些不良服务行为,引发其他个体工商户的共鸣,形成不利于税务部门的舆情。比如,有个体工商户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税务大厅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办理业务效率低下,该帖子迅速得到大量转发和评论,对税务部门形象造成损害。

  1. 优惠政策执行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优惠政策,若税务机关未严格执行到位,有的变相操作,有的自行制订相关政策,造成地区之间的政策执行不平衡,损害了个体工商户的权益,必然会引发个体工商户的不满和质疑。这种不满情绪通过网络传播,容易引发舆情。例如,某地区部分个体工商户反映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不得不介入调查并进行整改。

行风建设环节
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若存在收人情税、关系税,以权谋私,索、拿、卡、要、报,乱收费、乱罚款,打击报复,公款消费,公车私用,搞铺张讲排场等行风问题,一旦被曝光,不仅会严重损害税务部门的形象,还会引发社会公众对整个税收征管体系的信任危机。例如,某税务人员被举报收受个体工商户贿赂,为其在税收征管上提供便利,该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对税务部门的声誉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应对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的策略
强化责任落实,把控舆情防控方向
税务部门应高度重视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防控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局党委要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舆情防控中的主体责任,确保舆情管理工作落实到人。例如,成立专门的舆情管理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结合 “枫桥式” 税务分局建设,打造专业的舆情风险管理团队,设置涉税舆情化解专员。定期、不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舆情管理专题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团队成员对突发舆情的处置能力。同时,以日常管理服务的自查和优化为切入点,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聚焦个体工商户关切问题,及时回应其诉求,从源头上有效规避涉税舆情风险。比如,通过开展服务质量自查自纠活动,及时发现并整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个体工商户的满意度,减少负面舆情发生的可能性。
优化管理机制,筑牢舆情防控根基
树立正确的涉税舆情应对意识和源头意识,强化舆情源头防控。建立健全完善的涉税舆情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并及时印发相关制度,如《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税费服务诉求和舆情分析办理工作制度》等,明确舆情监控、分析、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要求。
完善舆情监控处置机制,加强对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的监控分析。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各类媒体平台、网络论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捕捉与个体工商户相关的涉税舆情信息。提高舆情工作的反应速度,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入手,做好舆情处置工作。事前主动防范,通过加强政策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等方式,减少舆情发生的可能性;事中直面矛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舆论走向;事后妥善应对,对舆情事件进行复盘总结,分析原因,改进工作,避免类似舆情再次发生。例如,在监测到某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准确信息,解答公众疑问,有效控制了舆情的进一步扩散。
加强宣传引导,坚守舆情防控阵地
坚持涉税信息依法公开原则,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宣传屏、宣传标语等线下渠道,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税务部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税收政策、办税流程、个体工商户涉税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个体工商户对税费工作的知晓度和理解度,增强其依法纳税意识。例如,制作税收政策宣传短视频,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发布,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解读政策,受到个体工商户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畅通网上留言平台、电话回复等发声渠道,及时回应个体工商户的诉求。对于网民提出的意见和情绪,要积极倾听,正确应对。对于合理的意见建议,要及时吸纳并加以改进;对于公众关心的问题,要及时公开有关情况,通过正面引导、真心服务,将民众对事件的关注点引导到有利于解决舆情危机的正确轨道上。比如,在税务部门官方网站开设 “个体工商户涉税咨询与反馈” 专栏,安排专人负责回复留言,及时解决个体工商户在办税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升了个体工商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提升税务人员素质,增强舆情应对能力
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不仅要提升其税收业务能力,还要提高其舆情应对能力和沟通技巧。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活动,让税务人员了解舆情的特点、传播规律以及应对方法,掌握与媒体、公众沟通的技巧和要点。例如,邀请专业的舆情专家进行授课,讲解舆情应对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组织税务人员进行舆情应对模拟演练,模拟不同类型的舆情场景,让税务人员在实践中提升应对能力。
培养税务人员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认识到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注重规范自身言行,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因工作失误引发舆情的可能性。同时,要求税务人员在面对舆情时,保持冷静、客观,积极主动地参与舆情处置工作,维护税务部门的良好形象。比如,在日常工作考核中,将税务人员的舆情应对表现纳入考核指标,激励税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舆情应对能力。
加强部门协作,形成舆情防控合力
税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舆情防控合力。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掌握个体工商户的登记注册、经营状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开展税收征管和舆情防控工作。与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密切沟通,在舆情发生时,共同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舆论走向。例如,在某起涉及个体工商户的重大涉税舆情事件中,税务部门与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协同作战,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网信部门负责监测和管控网络舆情,税务部门负责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专业的解释,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有效化解了舆情危机。
此外,税务部门还可以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合作,通过它们向个体工商户宣传税收政策、传递税务部门的工作动态,同时了解个体工商户的实际需求和意见建议,提前化解潜在的矛盾和问题,减少涉税舆情的发生。比如,与个体劳动者协会联合举办税收政策培训活动,为个体工商户解读最新税收政策,解答疑问,增进个体工商户与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关系到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发展、税务部门的形象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税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涉税舆情的特点和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舆情防控和应对工作。通过强化责任落实、优化管理机制、加强宣传引导、提升人员素质以及加强部门协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及时化解个体工商户涉税舆情危机,为个体工商户营造良好的税收营商环境,促进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529163858.jpg